自香港政府去年6月1日開始接受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VASP)的執照申請,在2024年2月29日或之前未向證監會提交牌照申請的在香港運營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將必須在2024年5月31日或之前結束在香港的業務,最終多間公司撤回在香港的VASP牌照申請,包括大家熟悉的OKX,到底原因是什麼呢?
發牌總結:隻有2家真正獲牌
香港推出虛擬資產交易平臺(VATP)發牌製度截至今年2月底的截止日期,共有24家公司申請牌照,xrp幣安下架但在最後一個月內,有7間平臺相繼撤回申請,包括OKX、Bybit、Gate.HK和Huobi HK這些主要加密貨幣現貨交易所。最終,不計2家已獲牌平臺和6家未被視為獲發牌的公司,目前有11間平臺被視為有資格獲牌。
根據CoinMarketCap的交易所排名中,排名第三的OKX、第四的Bybit、第七的Gate.HK及第八的Huobi均是該牌照的申請人之一,而獲牌的HashKey Exchange在此排名中位列75位。
原因一:牌照成本高?
本港目前僅有兩間持牌平臺之一的Hashkey首席運營官翁曉奇早前接受媒體時透露透露,在早期申請牌照時成本高達數千萬美元。如今,maga幣成本顯著下降,但整個流程仍需花費數千萬港元。雖這些成本並非一次性支付,初期需要投入數千萬港元,而實際獲得牌照後,每年還需支付高昂的營運和合規成本,猜測這可能是Dogecoin price許多平臺遲遲不行動的原因。
然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已就虛擬資產場外交易(VA OTC)發牌製度進行諮詢,反應熱烈。考慮到相對較低的營運成本,不能部分有興趣進入香港市場的企業會觀望其落實情況,如果新製度下獲牌平臺能向散戶提供USDT等穩定幣交易,撤回申請的Solana好嗎?平臺或選擇該新牌照作為試行。
原因二:證監會人手不足?
參考Hashkey的案例,翁曉奇曾表示香港證監會未必能配備足夠的人手,對所有的Native Web3 機構進行全方位審查,而該說法亦非空穴來風,香港媒體《香港01》早前便收到有消息人士指證監會負責審批該業務的人手相當有限,甚報導指出雖然VASP過渡期長達一年,但大約11家平臺在今年2月,即申請截止日期前才遞交申請,審批人員麵對超過20宗申請,壓力非常大,這導致過渡期即將結束時,平臺們才逐漸瞭解申請牌照的具體要求,因而集體臨時撤回申請。
原因三:內地資金?
香港一向給人印象的優點之一便是連接內地市場的橋樑,可惜在中國「加密禁令」未有緩和的情況下,內地資金參與香港加密市場的投資仍有一定困難,根據香港的情況,持牌仍隻能提供本地客戶服務,亦是當初不少交易平臺主動撤回申請的原因之一。
不過儘管持牌隻能從事香港本土業務,內地已全麵禁止虛擬資產交易,但有心想透過香港進行內地客戶的業務仍是有渠道,隻是因為這些「渠道」又能吸引多少內地資金便是另一一回事,而事實從香港推出的比特幣及以太幣現貨ETF的情況可以看出,資金對虛擬資產的需求並沒有想像中巨大,而企業看重的更多是內地資金而非香港地土客戶,會撒回申請亦不足為奇。